资料中心,本处资料由网站机器人自动采集自各大行业站的新闻资讯,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议请与我们联系(QQ:664265069),我们会及时删除你认为侵权的文章
广告位招租,广告代号:search

您现在的位置> 冶金.电石

深冷处理对双金属带锯条基体用Rm80钢的影响二


3、讨论
Rm80钢含有较多的Cr、Mo、V碳化物形成元素,经1190℃奥氏体化后,淬火组织中尚残留着少量细小碳化物颗粒,使组织得以细化。这可能与碳化物颗粒邻近的溶质富集区提供较多的奥氏体形核位置有关[11]。回火后,固溶的C、Cr、Mo、V从马氏体基体中析出,减少了固溶强化效果,改善韧性,同时,析出的弥散分布的碳化物又造成二次硬化效果,能弥补固溶强化效果减弱所造成的强度下降。通过调整回火工艺,控制Cr、Mo、V在马氏体基体与碳化物中的分配,达到强度不降低的同时改善韧性,多次回火工艺是途径之一。深冷处理能促使固溶于马氏体基体中的C发生析出反应[5~7],对于经淬火或回火处理的Rm80钢来说,深冷处理也应发生同样的析出过程。即经过-196℃深冷处理后,使马氏体基体体积收缩,导致Fe的晶格常数缩小,一方面在基体中产生很大的微观内应力以及微变形,使晶体缺陷显著增加;另一方面使过饱和C引发的点阵畸变增大,导致碳化物析出热力学驱动力增大。但低温下C原子扩散难度大,在-196℃超低温下不易发生分解。在向室温回升过程中,C原子扩散能力增强,会在晶体缺陷处析出与基体共格的超微细碳化物[5]。由此看出,深冷处理过程中发生的组织结构变化类似于回火过程中的组织转变。此外,深冷处理也可能发生类似于高速钢在深冷过程中导致的组织细化现象[6,7],改善基体韧性。有关这方面的内容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深冷处理与回火工艺二者明显差别在于前者析出的碳化物更微细、更弥散,产生弥散强化与组织细化的多重强韧化效应,导致深冷处理的力学性能及抗疲劳裂纹扩展能力普遍高于常规回火工艺。回火前或后深冷处理工艺的不同组合,发生组织结构转变历程也不尽相同,从而导致性能上的差别。不难想象,回火处理使深冷过程中析出的超微细碳化物长大,有削弱深冷处理效果的趋势。尽管如此,其析出的碳化物尺寸仍小于常规回火工艺,故其强韧化效果高于常规回火工艺。回火后的基体中尚存在着固溶C,经深冷处理后,同样会产生微观内应力、微变形作用,使晶体缺陷增多,从而导致超微细碳化物的析出以及显微组织的细化,结果明显改善强韧性。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在对高速钢进行深冷处理时,大多数文献[2,5]推荐使用回火后深冷处理工艺。
此外,实验中发现该钢第一次回火后塑性明显下降,深冷处理后,塑性显著回复。作者在研究多次回火工艺对46CrNiMoVA钢力学性能与显微组织的影响时,也曾遇到过此类反常现象,进一步回火后塑性又得以改善。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丰富我们对深冷处理提高韧性本质的理解。
4结论
(1)深冷处理使Rm80钢的力学性能普遍高于常规回火工艺,尤其是提高塑性与抗疲劳裂纹扩展能力更明显。
(2)回火前或后深冷处理,均能提高其性能,前者偏重于提高强度,后者提高塑性及抗裂纹扩展能力的幅度较大,以一次回火后深冷处理的效果最佳。
(3)回火次数增加,强度变化幅度不大,塑性增加,但第一次回火后的塑性却明显反常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