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投入产出效率:
8个 三百万吨级 企业用2190万吨钢的原料、燃料、环境为代价,获得了47亿润。
8个 一千万吨级 企业用7830万吨钢的原料、燃料、环境为代价,获得了32亿利润。
两类企业相比,投入与产出效益相差5.5倍。
分析:
1、8个 一千万吨级 企业绝大多数是原来的中小型企业,近七、八年间在市场需求拉动下,工艺装备更新换代,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产品结构由生产长材为主转向以板材为主,进入了多年向往的 千万吨级 行列。但是,随着 规模效益 衰减,尤其在大型普通板材同质化严重过剩的阴影下,价位在低谷中运行,短期难以改观。因此这类企业在进入规模 大型化 的同时也陷入了 微利化 。
2、8个 三百万吨级 企业以提高钢材质量和技术附加值为目标,不盲目追求数量,有的还减少规模,以较少的原料、燃料和环境代价,取得了高效率。他们的吨钢利润是 一千万吨级 企业的5.5倍。衡量企业强弱的根本标准是效率,从投入与产出效率衡量,一个300万吨规模的 小企业 ,不亚于1500万吨的 大企业 。
启示:
启示一:单纯求大,已失去价值。现实证明,大必须以强为基础,大而不强等于不大。2011年度《财富》杂志以销售收入(规模)为主的500强中有5家钢铁企业上榜,但是如按销售利润率比较,这5家企业的差距巨大:宝钢利润率为5.53%,是沙钢(1.5%)的3.68倍;是首钢(0.82%)的6.74倍;是武钢(0.80%)的6.91倍;是河北钢铁集团(0.49%)的11.28倍。谁真正强大,一目了然。不必盲目追求 500强 。
启示二:以质取胜,何以为小?唐诗?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企业的 仙 和 龙 就是质量和效率。企业不分大小,有仙有龙, 何陋之有 ?
启示三:企业规划、联合重组、提高集中度、产业布局等等,如以质量和效率为准则向前推进,钢铁行业必定由大变强;如单纯以数量和规模为目标发展,很可能陷入困境。从当前态势看,追求规模和数量的企业居多,讲质量和效率的较少,不少企业站在十字路口上观望。
本《分析比较》期望有助于企业选择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