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300MW和600MW电站锅炉可靠性研究
可靠性工程技术是为了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而发展起来的新兴科学,是一门综合了统计学、概率论、控制论、计算机技术等众多科学成果,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为出发点的边缘科学。它着重研究产品或系统的故障原因、处理和预防措施,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护费用、提高产品的使用效益。
可靠性是衡量电站锅炉设备质量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大型火电机组装机容量的增加以及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电站锅炉的可靠性问题已日益引起制造厂家和电力部门的重视。电站锅炉体积大、批量小、可修复、系统复杂、昼夜连续运行,设备损坏后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且后果严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电站锅炉设备质量,加强可靠性工程技术研究,其发展过程也可以看作是其产品故障逐步被解决、设备性能逐步完善、可靠性逐步提高的过程。特别是在电站锅炉的性能参数日益提高、设备结构日趋复杂的情况下,探讨和研究提高电站锅炉设备的可靠性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目前,国内外电站锅炉设备招标中均有具体的可靠性指标的要求,可靠性已逐渐成为电站锅炉设备市场竞争的焦点和电站用户选择锅炉设备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探讨和研究电站锅炉设备的可靠性及提高可靠性的对策,就显得十分必要。
1 可靠性对经济性的影响
可用系数是衡量发电设备可靠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可用系数的高低对于国民经济有着重大影响。若将我国发电设备的装机容量按2.3亿kW计算,如果其可用系数提高1%,则每年可以多发电201.5亿kW*h,相当于一个可用系数为85%、装机容量为2705MW的发电厂一年的发电量。我国每1kW*h电的发电利润及其产生的社会产值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每1kW*h电的发电利润如按0.04~0.08元计,则一年可多增发电利润8.76亿~17.52亿元;若每1kW*h电创造的社会产值按4~8元计,则可增加社会产值约876亿~1752亿元;若新建电厂的造价按2000元/kW计,则可节约投资54.1亿元。由此可见,提高发电设备的可靠性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