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操作台改造部分
拆下左操作台 前后移开关 作为改造后的 吊具伸缩 开关,拆下右操作台 喷淋器 按纽作为改造后的 中锁复位 按纽。拆下开关的线需要包好,并头处进行相应的并接。
左操作台有备用孔两个可以安装该开关,靠近主令的备用孔按装 吊具伸缩 开关,另一个安装 中锁复位 按钮。
从旁边开关引3AAC3电源到相对应的自复位开关触点上,触点出线接到左操作台MmpLC输入模块上10点(中锁伸命令)对应PLC指示灯为 8 点亮、11点(中锁锁命令)对应PLC指示灯为 9 点亮,开关向左拨动时为中锁伸、开关向右拨动为中锁缩。
从旁边开关引3AAC3电源到按扭开关相应触点,另一侧出线接到左操作台MK3PLC输入模块上8点上,对应PLC指示灯为 7 点亮。
3.1.2司机室屏改造部分
找出线号为825电缆的17芯线,接到X3端子排的103点,作为 中锁伸 信号;
找出线号为826电缆的17芯线,接到X3端子排的104点,作为 中锁缩 信号;
找出线号为827电缆的17芯线,接到X3端子排的100点,作为 中锁复位 信号。
3.1.3小车屏改造部分
找出线号为825电缆的17芯线,接到X3端子排的105点一侧,从X3端子排105点另一侧布线接到小继电器(左一)的A1端,该继电器A2端从旁边继电器引线3AACO。继电器常开点一端从8FCB1取220V火线,另一端接到X2端子排66点。找出792电缆15芯线接到X2端子排66点的另一侧,该信号为 中锁伸 的信号线。
找出826电缆17芯线,接到X3端子排106点,从该点另一侧布线接到左二继电器A1点,A2点从旁边继电器引线3AACO。该继电器常开点从旁边继电器取220V火线,另一侧接线到X2端子排67点。找出792电缆16芯线接到X2端子67点另一侧,该信号为 中锁缩 的信号线。
找出827电缆17芯线,接到X3端子排102点,从102点另一侧布线接到左三继电器A1点,A2点从旁边继电器引线3AAC0。该继电器常开点从旁边继电器取220V火线,另一侧接线到X2端子排68点。找出792电缆17芯线接到X2端子68点另一侧,该信号为 中锁复位 的信号线。
3.1.4接线箱JB3改造部分
21点接792电缆15芯线,另一侧接垂缆的19芯线(伸);
22点接792电缆16芯线,另一侧接垂缆的20芯线(缩);
23点接792电缆17芯线,另一侧接垂缆的21芯线(复位)。
3.15吊具上架接线箱改造部分:
19点接垂缆19芯;
20点接垂缆20芯;
21点接垂缆21芯。
3.2软件部分
上面几个硬件部分的改造完成以后,软件程序部分也要做相应的修改,具体修改的PLC程序如图1所示:
新增了 中锁伸 、 中锁缩 、 中锁复位 三个状态点,至此全部改造完成。
4.实施后作业数据对比经过改造,现有的RMG设备已具备双箱作业条件,经过现场测试对比单箱作业数据发现:
1)在无故障的正常条件下,RMG单箱作业从着箱至落场的实际纯操作时间平均约为90秒/钩;RMG双箱作业从着箱至落场的实际纯操作时间平均约为85秒/钩。
2)作业数据流反映双箱平均每箱从岸边卸船到场地落箱中间间隔的时间为385秒,比含双箱未遂的单钩平均每箱快106秒,比纯单钩每箱快35秒,双箱未遂的两箱单钩耗时最长。
3)未收到指令、设置错误、指令识别不清、指令确认不熟练等因素也影响到了最后的测试数据。
5.结论
1)单双箱操作循环时间基本相等,双箱作业的纯效率约为单箱作业时的一倍。
2)受场地平整度、拖车停放位置等因素影响,采用中锁可移动式双箱吊具时故障率略高;
3)双箱吊具对箱子在车上的摆放规范性要求较高。
综上所述,通过对现有设备的改造,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设备装卸能力,挖掘作业潜力,提升作业高峰期作业品质,为公司完成全年吞吐量提供了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