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自1989年突破百万箱以来,每年以超过31%的增长速度迅猛发展2002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以3721万TEU的成绩,超过保持20a世界第1的美国。我国在集装箱吞吐量方面已经连续6a位居世界第1。为满足我国经济和物流业的快速增长,沿海各地正大规模新建和扩建集装箱港口。
集装箱装卸属于高度危险性的作业。集装箱重量大,以20英尺标准集装箱为例,空箱达2t,满载可达24~30t,任何装卸失误都可能造成恶性事故。集装箱装载的货物种类很多,有固体、液体、重大件、危险品等,各类货物集装箱装卸作业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如爆炸品、易燃品和剧毒品集装箱的装卸作业各个环节要求极为苛刻。集装箱装卸和运输涉及的设备除集装箱卡车外,场地机械和装船机械都属于大型特种机械,操作较为复杂,一旦发生失误极易造成集装箱内货物、港口设施、人员或集装箱船舶的损毁。集装箱本身是高度标准化的产品,全球用于装卸集装箱的设备种类屈指可数,集装箱港口行业也有很好的标准化基础,因此,建立一套统一、实用、科学的集装箱装卸操作规范,对于整个集装箱运输行业将起到规范和指导作用,是行业健康发展所展的基础。
1 .国内集装箱码头装卸操作规范现状
国内外标准组织在集装箱箱体方面的技术标准很多,如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出版的《集装箱标准化手册》就包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关于集装箱制造和集装箱信息交换的标准。国内专门针对集装箱装卸操作的规范很少,目前只有《港口危险货物集装箱安全管理规程》、《集装箱港口装卸作业安全规程》、《港口大型装卸机械防风安全要求》和《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安全规程》等几项国家和交通部标准。而从船舶靠离港、集装箱装卸、场地内运输到集装箱进出闸口,涉及多种操作,目前这些标准远远不能满足集装箱港口的生产需要。
从目前各集装箱码头自行制定的安全管理规定看,几乎每个集装箱码头都有相对完整的一套安全操作规程,涵盖的范围有各类装卸设备的操作、各类箱型的装卸、特殊货种集装箱的装卸、闸口收发箱、场地内集装箱装卸以及船舶靠离、装卸船作业等。其中,以装卸设备和各类箱型的安全操作规定最为完整和缜密,构成集装箱码头安全操作体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保障。
各码头制定的安全操作规定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历史久、规模大的集装箱码头,安全条例制定得较为具体,操作性较强,新码头的安全规定则普遍较为粗略;各码头对本单位发生过事故的设备和作业环节的安全操作细节制定较为细致严格,反之则较为笼统。另外,各码头安全操作规定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时间性,有些操作规程涉及具体的环境和特定的岗位,而岗位会因内部管理的调整而变动,因此可能出现操作规定因人员更替而改动的情况。
由于没有统一、科学的集装箱装卸操作规范权威和标准,各码头都迫切希望了解其他码头的相关安全操作规程以丰富完善自身的规范,但这些安全规章制度是各个集装箱码头长期生产经验和教训的积累,是经过反复推敲提炼的劳动成果,通常不对外提供。
2 .发达国家标准制定方法
在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标准或规范的制定由行业协会、学会、制造商或个人提出规范草案,通过规定的程序就可成为正式规范。这种做法不但能快速制定出对行业发展有利的规范,而且对参与制定规范的企业也是一种鼓励。这些企业在制定有利于其行业发展的规范时,同时考虑到规范要有利于自身取得市场优势或支配权,而后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只能沿此轨迹发展。自愿性和协商一致是市场经济体制中规范化活动的原则,为了保证规范广泛被采用,规范的制定必须具有公正性和广泛性。国内一些规范贯彻不下去或被束之高阁的原因之一可能就与这些规范是由上而下制定的有关。如果由下而上,由行业内企业协商制定一套有利于行业发展的规范,由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可能更有利于行业规范在较短时间内制定出来并被广泛采纳。
3 .我国集装箱码头操作规范制定设想
我国集装箱码头的运营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制定一套完整的集装箱码头操作规范是完全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我国95%以上的集装箱码头都是中国港口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成员,协会活动频繁,会员间学习交流密切,由协会牵头这项工作是最便捷有效的方式。
集装箱码头操作规范迫切需要规范化。近年来危险品箱在装卸过程中屡屡发生事故,桥吊、轮胎吊、船舶靠离码头及移泊、特种箱、重大件等作业,也年年发生伤亡事故,装卸操作规范亟需整理,避免事故重演。
由于集装箱码头是发展前景广阔并且现代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因而各集装箱码头对于就业人员的 要求越来越高。集装箱码头工作人员素质今非昔比,大学以上学历占相当大的比重,各类专业人才比比皆是。这些专业人员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将他们的智慧结合在一起,制定行业规范游刃有余。
制定规范不同于企业内部制定管理规定,是一项严密细致的工程,也是一项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工作,包括立项、成立编写组、制定工作计划和调查研究、收集信息起草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标准审查、编制标准草案(报批稿)才比准、编号与发布等一系列标准流程。建议由协会负责每项规范的立项到形成报批稿的过程组织,然后报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进行审核、批准、编号与发布。
结合国内集装箱码头的情况,协会在起草集装箱码头操作规范过程中可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
3.1建立协会集装箱码头操作规范起草小组
规范制定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一个规范的产生需要经过起草、审核、通过、颁布等步骤,每个步骤都包含大量严谨细致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进步和工艺改进,旧规范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必须进行相应的修订才能符合实际,新一代设备和工艺的出现也需要新的规范与之相适应。因此,协会建立一个人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高素质的集装箱操作规范起草小组(以下简称起草小组)是极其重要的。装卸操作规范的制定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有丰富的集装箱装卸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起草小组人员构成应以各集装箱码头委派的人员为主,要兼顾不同规模的集装箱码头,既包含沿海码头也包含内河码头,同时还应邀请交通运输部权威机构、学术单位和集装箱机械制造单位参与。每个小组成员代表1个集装箱码头或1个相关机构或单位。起草小组的任务包括对全国集装箱码头的装卸操作规范进行调研、收集各码头的相关资料文档、形成集装箱码头装卸操作规范体系、组织各项规范的起草、征求全国各码头反馈建议并修订、申请颁布各项规范、对已颁布的规范进行修订等。起草小组向协会汇报,并以协会的名义与其他职能部门协作。
3.2了解国内外现有集装箱码头操作规范
行业标准一般分为国际标准、国际劳工组织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及行业标准等。目前有关集装箱码头装卸的地方性规范较少。在着手于制定行业规范之前,必须完整掌握国际和国家相关规范。由协会牵头,邀请各集装箱码头企业操作部门或安全部门中负责规范制定的人员参与,提供收集到的IS0,国际劳工组织和各个国家在集装箱装卸方面的装卸操作规范。只有掌握现有的国内外相关规范,才能保证协会制定的规范有一个高的起点。对于已有的规范,如果符合集装箱码头要求,也可以纳入规范体系。
3.3确立集装箱码头装卸操作规范体系框架
目前各码头一般都已制定装卸管理规定,为保证协会制定的装卸操作规范能覆盖国内各码头的实际情况,规范的起草应以各码头的装卸管理规定为基础进行整理、概括和提炼,形成通用的装卸操作规范,也就是说,行业规范应源于企业又高于企业。建议尽可能多地收集现有的装卸操作规定,从中提取一些共性的内容进行分类,吸收归纳反馈意见后形成集装箱码头装卸操作规范体系框架。
3.4严格遵循标准制定程序
制定集装箱码头装卸操作规范必须遵循标准化的制定规范程序,包括立项、制定计划、调研和收集资料、起草草案、广泛试验并征求意见、送审和报批等。具体由协会规范起草小组从上述集装箱码头装卸操作规范体系框架中挑选装卸工艺成熟、各码头需求迫切的项目进行立项并制定计划。起草小组通过指定或自愿的方式,由1个集装箱码头作为立项规范的主要起草单位,指定若干码头协助调研和起草,起草小组经过充分讨论认为该规范草案已经成熟后,再分发给全国各集装箱码头验证并征求意见。起草小组汇总并整理意见后送交协会,协会讨论通过后提交国家规范化管理委员会审批。协会制定规范时应成熟1项申报1项,逐渐完善集装箱码头的装卸操作规范框架体系,最终形成1套完整的集装箱码头作业规范。
4 .结束语
集装箱码头装卸操作规范体系的建立,不仅为集装箱码头提供安全装卸生产的指南,也为蓬勃兴起的物流行业各环节的集装箱安全作业提供依据。它将使我国集装箱运输行业生产更加规范,尽可能地避免人员伤亡、减少货损和运输设备损坏,保证集装箱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
规范化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行业发展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以协会的方式组织规范的制定,能进一步增强集装箱码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整个行业的规范意识,使集装箱运输行业生产和管理走向精细化和制度化。我国的集装箱吞吐量稳居世界第1位,我国集装箱运输行业应该成为这个行业的规范和标准的制定者,而不能仅仅满足于作为标准的执行者。集装箱码头装卸操作规范体系的建立将证明,我国的集装箱运输行业正从行业内部规范做起,向着行业标准领域稳步迈进。